美國教職之路!政治系教職經驗分享

要在美國的大學找到教職,通常要經過漫長的求職過程,在外人看來唸到博士而且還是美國的洋博士,找工作應該沒問題才對!不過,事實上卻沒那麼容易,過程中的煎熬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恐怕還真的是難以想像。相較於自然科學領域的大學教職,社會科學的教職因為語言及對美國文化的了解程度需求較高,通常對外籍的博士生來說難度又更高了一點。過去有許多台灣留學生分享過各科系教職的求職經驗,不過,政治系的求職經驗卻不是很多。本文藉由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協助大家認識政治學教職的甄選過程,希望未來自己和更多同學能順利求職成功!

第一關:APSA年會的Job Fair

以政治系教職來說,每年的求職季從七月就正式開始,一直到隔年的五月。在全美政治學會(APSA)的網站上,七月開始就會陸續有學校發出職務的訊息,並且會註明他們願意在八月底九月初的例行APSA年會中跟他們有興趣的候選人簡單碰面。此時,在求職市場上的博士候選人與尚未找到Tenure-Track職位的求職者就要盡快與學校聯絡,因為每個學校在APSA上派出代表與求職者見面的場次有限,通常在這一個階段是First Come First Serve, 也就是先喊聲就有機會見到學校派出的代表。在這一個階段,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求職文件是不是已經完備,因為只要寄出簡單的求職信和你的學術履歷就算是讓對方知道你對這一個工作有興趣了。

在APSA年會中的面試很像是Speed Dating, 每個學校分配到一張長桌,每個求職者都在等待區等著被叫到自己的名字,然後在10-15分鐘之內相互了解一下。在這樣的面談機會中,對方通常會要你簡短介紹自己的背景和研究,要你用3-5分鐘說說你的論文在做什麼,然後問你未來5-10年有什麼計劃,也會問你為何對他們學校有興趣(why?別太老實的說是因為要一個工作阿!)。雖然個別學校有不同的問題,認真的程度也不同,但大致上這個面談機會重點是在”互相了解”,所以,讓對方留下好印象是這一關的首要目標。(不過,我也有在APSA面談中感覺對方很不喜歡我,但後來居然被邀請到校園的經驗,所以,盡可能做自己就對了!)

在APSA的年會面試階段,很多人說,大部份學校只是用這個見面來刪除他們不想要的人,只有少數學校會很認真的把這一個階段當成正式的面試。不過,因為我的確遇到有學校把APSA面談看得非常認真,甚至全部Search Committee成員都到場並直接告知他們會依據APSA面談結果來決定後續的Interview機會。不論如何,站在一個卑微的政治學菜鳥博士或博士候選人的角度,把每一場面談都當作真正的面試是一定要的!另外,APSA的面談雖然不算太正式的面試,但結束之後的感謝信(Thank you note)一定不能少,所謂禮多人不怪,老外其實也喜歡這樣被捧得高來高去的感覺!

第二關:Phone Interview/Skype Interview

從APSA面談結束之後到年底的十二月初,就是你把正式的求職文件送出的時間。這個時候如果你有在APSA相談甚歡的學校,你可以對該校客製化一封求職信(Cover Letter),內容可以提到你在APSA跟某某教授聊天的內容及為什麼該校特別讓你感興趣。這段時間,通常你會被一大堆的申請文件搞得焦頭爛額,也很有可能把要寄到A校的申請信寄給了B校,當然,這兩校你就自動失格了,不過,這種事在混亂中很有可能發生,不用太苛責自己,畢竟這也代表你跟他們無緣。

如果運氣好,恭喜你,在九月到年底這段時間,你可能會收到第二波面試的通知,通常是電話或是Skype視訊的面試。在這一個階段,代表你在100-200甚至更多的求職者中通過了書面審查,進入到5-10人的複賽名單了!當你第一次收到Email的時候,你可能會跟我一樣又興奮又緊張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也不知道要注意什麼。相信我,大家都一樣,這是正常反應!

首先,當然是先回覆對方說你仍然對他們的工作有興趣,願意接受他們的第二輪面試。不論是Phone Interview 或是 Skype Interview,對方都會詢問你最方便面試的時間,此時,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請冷靜的想想自己的生理時鐘,想想自己何時頭腦最清楚,何時能以最好的狀態應戰。做為一個外國人,這些細節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需要更多的準備來面對未知的面試問題。

在回覆之後,通常對方會立刻告知時間及面試的細節,例如,他們所使用的Skype帳號,會有多少人參與,時間大約多長等等。在確定細節之後,準備的工作就要正式開始,從網路的穩定度,電話的收訊,到面試問題的應答準備,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預先準備。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不論是電話面試或是Skype面試,對方都是由Committee成員一同參與,有些學校還會安排學生進場提問。如果是電話的conference call面試,好處是對方看不到你是不是因為緊張而一直冒冷汗,而且你也可以把準備好的答案放在手邊隨時參考,但壞處是你也看不出對方的態度,比較不能確定對方是否喜歡你的答案,當然也就沒辦法適時調整說法。Skype面試相對來說就更真實一點,你能觀察對方的神情,同時也可以看看committee成員的互動情況。順帶一提,在Skype面試時的小竅門是你可以利用鏡頭死角把小抄貼在鏡頭後方幫助你應答。

關於這一階段的問題,通常會更有針對性,針對你的研究,你的教學,和你的未來期待。這一階段你會遇到的人,通常會有跟你類似領域的教授,換句話說,如果遇到比較刁鑽的committee member,很有可能遇到真正有深度的問題,此時你會感覺像是在答辯你的論文,不過,如果你表現出自信,相信自己的東西是好的就可以了,畢竟,不可能有人比你更懂你的論文啦!

第三關:Campus Visit

結束了第二關的挑戰,當然,照例你要寄出Thank you note給當天在場的所有成員,確保讓每個人知道你對這工作有興趣而且你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人。如果,一切都順利的話,在第二關面試之後的一到兩週妳會收到下一關的通知,也就是所謂的”Fly Out” or “Campus Visit” 邀請。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應徵的職務是Post Doc或是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這種非Tenure Track的職缺,很可能你不用到第三關校園面試就可以直接拿到Offer了!

如果是Tenure Track的工作,那麼校園面試就一定躲不過,但是能走到這裡實在是非常恭喜,因為真的只剩下一步,而且被邀請到校園面試的候選人往往代表其中任何一位都是學校可以接受的人選,只是大家要再進一步確認你的條件與能力。最重要的是,學校想知道你是不是適合這個學校的環境和系上的氣氛。

在最後這一關,學校會安排2-3天的行程,除了一定會有的個人研究報告之外,依照學校的屬性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安排。根據個人的經驗,如果是研究型大學,學校和系所都會特別重視你的Research presentation,他們想看到的是你的研究能力和潛力,重視的是你的研究能為學校帶來多少Publication或研究經費。而教學型大學可能除了研究主題的報告之外,還會安排你試教一堂課。他們想看到的是你的教課能力,是否能成為一個好教授。當然,除了專業之外,校園面試的另一個重點,或者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認識你這個人是不是可以”共事”。

要了解的一點是,教職與一般工作的差異在於學校工作的同事並不是上司對下屬的關係,所以committee成員想找的人除了能力之外,好不好相處也非常重要,畢竟沒人想找一個討厭鬼坐在隔壁辦公室,何況三不五時就要見面,還得連續見很多年。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人都說,校園面試的2-3天,每一分鐘都是考驗,因為你的行程通常是一到了機場就有系上的老師來接機,然後根據行程的安排帶你見系上的所有人,加上院長,有時候甚至是學校更高層的人,例如,副校長(Provost)甚至是校長(President)!其實,這些見面的目的都是在讓大家更認識你。對方會利用面談過程觀察你的興趣,你的為人和背景。說實話,整個校園面試的過程會令你很難放鬆心情做自己,不過,盡可能秀出你是個好人應該是除了專業之外最該注意的重點了。

除了正式與非正式的面談之外,校園面試的2-3天中,你還會有許多飯局,讓你跟不同人吃飯,這時候他們在觀察的是跟你相處的感覺和你對美國生活的態度。在政治學領域,我個人的經驗是在這樣的飯局中,總不免會聊到美國政治和選舉,此時除了是考驗你對美國時事的關心之外,也在試探你是否有過於強烈的政黨立場。面對美國政治的討論,在飯局中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中立,別輕易表態!

最後,有些學校會安排你了解學校附近的房價與學區,因為校園面試除了是學校挑你,他們也擔心好的人才不願意來。簡單來說,整個過程會讓你感覺到緊湊,但也會讓你感覺到自己被當成是人才來對待。

結論:

經過這三關的考驗,剩下的就不是求職者所能決定的了。不過,以上的過程是每一個尋求政治學教職的人都必須經歷的,很不容易卻也會是人生中很特別的經驗。一直以來,從台灣出國攻讀社會科學博士的留學生只占全體留美學生的極小部份,而其中政治學門的博士生又更是稀有,這也導致了台灣同學在美取得博士學位後爭取學術工作經驗的缺乏。近年來美國對亞洲政治的重視,加上亞洲移民的增加,使得各大學的政治系都有對亞洲政治師資的需求。然而,台灣的留學生卻很難爭取到這些亞洲政治的職缺,排除個人研究的主題可能與學校需求不符,以及個人因素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台灣留學生相互之間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傳承和分享。所以這一篇分享經驗主要是希望能對未來想在美國學界求職的夥伴們提供一點有用的訊息,大家一起努力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